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王明珂成名作,从另类视角解读中国与中国人
人文社科必读经典,畅销二十年
◆ 什么是中国人?华夏认同如何发轫演变?
《华夏边缘》试图以“华夏”或“中国人”为例,建立解释族群现象的一般性理论。以深入考察族群自我认知的“边缘研究”,取代描述性概括族群特征的“民族溯源”,即从回答“我们是谁”,到回应“我们为什么要宣称我们是谁”。
◆ 以边缘视角理解族群,在历史记忆中反思认同
《华夏边缘》突破性地采取从族群边缘看整体的研究思路,创造了族群问题研究的全新范式。王明珂提出,应从长程历史观察民族问题。以人类生态为基础,通过历史的记忆与失忆,人群建构集体想象、凝聚情感、确立边界,巩固和扩张群体资源以供内部分享,这是族群问题的历史本相。
◆ 人文社科研究必读书目,经典再版
《华夏边缘》甫一出版就曾引起两岸三地学界的强烈反响,出版二十余年,至今畅销不衰,仍是理解中国民族形成与认同的关键性著作,也是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的必读书目。此次再版新增代序《如何观看与了解边疆》一篇,是王明珂近年来对“华夏边缘”问题的研究反思和方法提炼。
内容简介:
《华夏边缘》是著名学者王明珂讨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与历史发展的重磅研究,为回答“什么是中国人”提供了全新路径。王明珂认为,“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起来像个圆形。”他视“华夏”为长程历史中的人类生态,而“华夏边缘”不仅是时间上的边缘、地理上的边缘,也是认同上的边缘。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环境分配中,在集体性的记忆塑造与失忆选择中,华夏边缘的形成、变迁、维持,亦可说明华夏族群及认同的形成与变迁。
《华夏边缘》是具有理论范式意义的经典著作,出版多年畅行不衰。书中第一部分主要陈述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第二部分利用考古材料,说明了华夏族群边界形成的人类生态背景;第三部分阐述了华夏族群的重要形成基础,即周人的族源传说与历史记载,并通过荆楚吴等例子,说明了边缘族群华夏化与非华夏化的往复游移;第四部分着眼于近代华夏边缘的再造,通过40年代民族调查过程中的微观事例,分析了个人、族群与社会在认同建立过程中的张力。王明珂运用社会人类学理论、考古发掘报告、历史文献史料等各学科理论与资料,结合个人在羌族的田野考察经历,深入探讨了资源环境与族群边缘关系,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相互滋长,个体与集体记忆和认同的差异,等等问题,以期为当下的民族与族群认同问题提供更多反思和新知。
作者介绍:
王明珂,著名历史人类学家,1952年出生于南台湾黄埔军校旁的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曾任“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名家评价:
王明珂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来像个图形……他的研究并非只是描述华夏的汉民族史,也不是描述一个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史。而是以“华夏边缘”的历史变迁来说明古代华夏到近代中国的深刻变化,并由此旁及“边缘”内外群体间的资源竞争、垄断、冲突,以至于在当代民族概念下的再整合、分享的过程。
——罗丰
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作者从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这个特殊的角度,来探讨华夏民族生长和扩张的历史,从而以十分新鲜并充满魅力的论证,为推进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罗新
王明珂提出一个讲法,他认为我们要探讨什么叫作中华民族,或者什么叫作中国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地、正面地,去对“中国人”的内容或者内涵下一个定义,而是想办法去透过“中国人”这个族群的边界,来找它大概的意思。
——梁文道
基于对华夏形成一元论和多元论的质疑,作者利用多种工具,提出并论证“边缘理论”在华夏形成、变迁中的重大意义。“族群认同”、“历史记忆”,是支撑此一理论的两个关键概念,作者对此所做的历史、逻辑叙述,令人信服。我更想指出的是作者学思的根本立脚点和志向,即学问与生命的关系——在学术职业化、工具化的今天,这一学术立场尤为可贵可敬。本书为华夏一族通向自我认知的道路打开了一扇大门,远非就事论事者所能比拟。我由衷地向作者致敬!
——刘苏里
王明珂对华夏的界定,采以绘画“烘云托月”的手法,有别于华夏中心主义的传统视角,他被称为学界的“毒药猫”,在打通历史、人类学、人文地理的扞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人开阔视野。
——岱峻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电子书下载
声明: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E-Mail(mazha400@163.com)联系,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