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思想史》作者全新力作,《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出版者周刊》《波士顿环球报》《新政治家》等多家欧美权威媒体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 尼采“上帝之死”的宣言,如何催生出后现代的碎片化社会?
★ 一部打破专业壁垒的智识全书,一场拒绝简化的思想盛宴;
★ 从古典崩溃到21世纪,一百三十年间人类思想冒险家的探索之旅;
★ 是灵性倒退,抑或重陷狂热,站在历史分歧点上的人类,何去何从?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孤立无援的世界中探索与创造、失败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 “上帝已死”,以此为标志,西方世界进入无神论时代,宗教信仰坍塌带来的震荡催生了从思想界到艺术文化各个领域的百花齐放。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到设计没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终极价值坍塌的废墟上独自面对希望与失望,拒绝妥协,展现出人类的尊严和勇气。
今天,他们的事迹第一次被完整讲述了出来。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史学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纪之交引发的思想震荡为起爆点,考察这一震荡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荣格、胡塞尔、易卜生到毕加索、鲍勃·迪伦,从心理学、现象学、神智学到印象派、波普艺术、爵士乐,从奥斯威辛、广岛、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以优雅、精准的笔触挖掘出看似彼此无关的现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脉络,绘制出一张从古典崩溃时代到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的思想地图。
尽管无神论导向的绝非完满生活,但人类的灵魂却始终拒绝沉沦于黑暗之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最优秀的头脑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和富有启示的回答,汇成一个宏大的人生主题。无论对于想知道生命意义,抑或想要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心灵体验。
作者简介:
彼得·沃森 | Peter Watson
生于1943年,英国思想史学者,《今日种族》杂志创办人和主编,《新社会》杂志的副主编,曾任《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观察家》等报记者、专栏作者、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以恢宏的思想史作品闻名于西方世界,著有《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德国天才》《大分离:新旧大陆分道扬镳的历史》等。
译者简介:
高礼杰,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法哲学等。
名家评论:
“没想到基督教世界也会有这种非基督教的信仰探索。作者讲的是虚无时代中的理想追寻,其实颇有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不太像是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我遇到过一位东正教的牧师,他公开声称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当时以为是过激之言。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该书的读者应该是那些既拒绝当下、又不信上帝,却仍然追求永恒的理想主义者,很适合中国目前有志于开拓精神世界的思想者阅读。”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邓晓芒
“当诸神隐退,虚无主义这个最阴森可怖的客人终于按响门铃,普通人会从狂欢中惊醒,因为过度惊吓而四肢瘫软,而真正的勇士则会挺身而出,穿越贫瘠的大地,探访精神生活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意义。彼得·沃森就是这样的勇士,即使不接受他的结论,你也会着迷于这场由他引领的“虚无时代”的观念冒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周濂
国外媒体推荐:
“彼得·沃森对无神论者在创造我们的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后知后觉、预见性和洞察力,使《虚无时代》成为一本必读之作。读者将对我们生活的丰富世界有更深的体会。”
—— 查尔斯·德-格鲁特(德-格鲁特基金会联合主席)
“彼得·沃森的这本书实现了非凡的飞跃,评估了20世纪每一个重要的世俗哲学传统。一路走来,作为终极参考,他还为我们提供了那个世纪主要诗人、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的直观方法和见解。也许此刻没有人有这样的冒险背景。无论是作为上个世纪思想家的指南,还是作为参考其艺术家的见解,《虚无时代》都是定位我们当下不可或缺的地图。”
—— 威廉-基斯特勒(诗人、散文家)
“不可错过彼得·沃森所著的《虚无时代》,这本565页的书明快地讲述了上帝从西方文化中发生的位置变转与替代。“”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年度图书)
“一个令人振奋的旅程,穿越了不同人的大脑……人类试图塑造一个无神但有序和可持续的世界。可以肯定,这是一本切中当下焦点的书,也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
——《波士顿环球报》
《虚无时代: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译文纪实)》电子书下载
声明: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E-Mail(mazha400@163.com)联系,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