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纳粹医生》并不是泛泛地展示和谴责纳粹之恶,它通过对40个左右的纳粹(其中29个纳粹医生)和80个纳粹受害者9其中40个成为纳粹的医学助手)的访谈,作者试图进入纳粹医生的心理世界。本书的研究目的并非简单的谴责邪恶,更多地是为了“理解邪恶”。确切地说,作者试图从医生这个角色入手去回答: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是他们“本性”如此,还是“环境”使然?如果是“环境”使然,这个“环境”又需要什么样的构件?
《纳粹医生》这本书所传达的,与其说是纳粹的危险,不如说是我们每个人自身所蕴藏的危险。历史上奥斯维辛这样的恐怖时刻并不多见,但是现实中像“斯坦福实验”中那样的“微纳粹”时刻却比比皆是:警察的刑讯逼供、强拆中的打手、打人的城管…有多少“普通人”在完成“角色转换”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地作恶?游行中打砸抢烧,文革中的学生打老师,网络世界的语言暴力,又有多少人在“集体”的遮蔽下中施暴?当一个人“脱下”作为个体的自我,“穿上”他者的身份,并隐身于集体的庇护,作恶行就变得轻松自如。而对于小恶汇聚成大恶,有时候“普通人”所需做的全部就是“别过头去”。纳粹之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它一直在薄如蝉翼的文明之下蠢蠢欲动。
编辑推荐: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著,王毅、刘伟译的《纳粹医生(医学屠杀与种族灭绝心理学)(精)》让我们思考,在奥斯维辛,纳粹医生主持了100万受害者中绝大部分人的被杀。“奥斯维辛就像一场医学手术”,“从一开始到结束,屠杀都是由医生来领导的。”一位幸存者说。你看,本该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却在纳粹体制的掩盖下肆意妄为、大加杀戮,真是可恨之极。
一位原来如此敏感的人深深浸入纳粹的意识形态,就使得他既是富有同情心的精神病医生,又成为了医学刽子手。
被称为“党卫队制服中的人”的恩斯特·B,他有着一种怎样的人格特点?
媒体推荐
一座纪念碑式的揭露,对彻底违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可怕描述,在大屠杀研究上的惊人贡献。
——弗朗辛·德·波莱西克斯·格雷
必读之书……在这一领域卓然领先,英语文献中无可匹敌者。
——劳尔·希尔贝格,《欧洲犹太人的毁灭》的作者
一部强力警醒之作,不仅是不忘已发生之事,而且提示着一种石碑般的邪恶——一些受训去进行治疗和治愈的人所犯下的邪恶。
——罗伯特·科尔斯,《波士顿环球报》
这不仅是目前已有的关于医学伦理学的最重要著作之一,而且融入了历史编纂学,对第三帝国和国家社会主义所犯罪行做了令人信服的心理学解说。在我看来,不参考这样的心理学解说,未来无人能够深刻地描述那个时代。
——尼尔·安切生,《纽约图书评论》
作者简介:
(美)罗伯特·杰伊·利夫顿 译者:王毅 译者:刘伟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是约翰·杰伊学院和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的著名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教授。他广受好评的众多著述中包括《生中之死:广岛幸存者》(美国国家图书奖)、《断裂之联结:死亡与生命的延续》、《多变之人》和《毁灭这个世界来拯救它》。王毅,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55年5月生,1982年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1997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译著包括《本能的缪斯》《宗教与科学导论》《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说文集:和平奖1971—1995》《绿色世界史》《植物的欲望》《古亚洲文明百科全书》《礼物之谜》《日本史》《现代非洲史》等。刘伟,生于1982年,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语文教育,现任教于北京市十一学校。曾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文艺评论》《北京文学》《联合文学》(台湾)等刊物发表30余篇文学研究及评论文章。
《纳粹医生医学屠杀与种族灭绝心理学》电子书下载
声明:本站为非经营类网站,资源全部来源于网络,不制作和存储任何资源,资源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E-Mail(mazha400@163.com)联系,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